铁腕环保重塑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蓝天保卫背水一战智能
环境保护淘汰了一批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以及环保成本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应有地位的回归,环保供给侧改革攻坚 如果说蓝天保卫战是一场战斗。
■马维辉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灰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唯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2013年的历史,是从一场雾霾开始的,网络上流行一时的这首《沁园春・霾》即是它的注解。
这一年的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规定了治霾的量化目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浓度分别要下降25%、20%、15%左右,北京市的PM2.5年均浓度更是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大气十条”的颁布,宣告了一场蓝天保卫战的开始。经历了2014年的短暂喜悦,2015年和2016年的压抑,这场战斗终于在2017年迎来了收官之战,并最终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这其中,有环保责任压实的原因,也有科学治霾方法的对路,还有气象因素的转变,不管怎么说,这场蓝天保卫战终于打赢了。
与此同时,它还成了一个抓手,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环保供给侧改革埋下了伏笔。环境成本回归,落后产能淘汰,经济结构转型,我国经济真正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35年,要使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经过了几个严冬的灰霾紧锁,2017年的冬天我们终于可以摘掉口罩,仰望蓝天,尽情呼吸一口冬天的阳光。
蓝天保卫背水一战
环保圈有一个共识: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结构,是压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头上的“三座大山”。2017年的蓝天保卫战,就是从这“三座大山”开始的。
春节刚过,环保部就发出通知,年底秋冬季的时候,钢铁、电解铝、化工类等行业要实行错峰生产。
“本来就超过环境容量了,冬季采暖又要增加30%的污染物排放,而居民供暖又是刚性需求,所以要让工业错峰生产,给刚性的居民取暖让出环境容量,这样可以使冬季污染物增加不那么快。”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解释说。
4月5日,环保部决定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时间从2017年4月7日持续到2018年3月31日,督查对象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确定的“2+26”城市。
5600人!这是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
这么多人撒下去,效果立竿见影。仅仅第一轮,28个督查组就检查了4077家企业,其中有2808家都存在环境问题,占了被检查企业的68.87%。
管住大小企业,产业结构这座“大山”算是初步搞定了。接下来是第二座,解决方案是散煤治理,以气代煤、以电代煤。然后是第三座,“环保取证,公安执法”,重型柴油车限制上路……
不得不说,蓝天保卫战,真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情。
北京终于迎来了“无霾月”。2017年3-11月,北京市连续8个月的PM2.5月均浓度达到历史同期最低,4月以来的PM2.5月均浓度一直低于60微克/立方米的“大气十条”考核目标,12月份的空气优良率更是高达89%。
过去,市民杨晶每次看到蓝天白云,都会忍不住拍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晒一晒”。2017年入冬以后,她却很少这么做了。
“这几个月天天都是蓝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放上朋友圈也没多少人点赞了。”她说。
环保供给侧改革攻坚
如果说蓝天保卫战是一场战斗,那么环保供给侧改革就是一场战役。
“型材角涨50,工槽涨幅过百,螺纹盘涨70,线材涨60,带钢涨80-100……”进入8月,钢材价格就一直都在上涨。以成品材为例,8月6日价格还是4080元/吨,到了8月7日就涨到4180元/吨,一天时间每吨就上涨了100块钱。
钢材大涨,与8月5日河北环保厅发布的一则《河北省重污染天气应对及采暖季错峰生产专项实施方案》有关。按照要求,2017年采暖季,河北省将对钢铁企业实施错峰生产,石家庄、唐山、邯郸等重点地区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
“错峰生产的要求上半年就出来了,只不过当时市场没有充分解读。到了2017年下半年,距离采暖季越来越近了,这一消息才得到比较充分的发酵。”一位钢铁业人士分析说,“在此前取缔‘地条钢’的背景下,市场本来就存在恐慌心理,这个文件又恰好在此时下发,结果就点燃了整个市场的情绪。”
从短期看,环境保护淘汰了一批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减少了低水平和无效的供给,为好企业腾出了空间。
而从长期看,环境保护还优化了投资环境,增强了综合竞争力,发展了一批生态型特色产业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产业,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企业违反排污可以连续处罚,目的就是倒逼企业尽快整改到位,实现达标排放。
一方面加大技术上的升级投入。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优先使用清洁能源、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和设备,优先采用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另一方面,加大污染防治上的投入。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重点企业安装监测设备并正常运行,提高环境事故应急能力。
其实,早在2016年4月,环保部就印发了《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环保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发挥环境保护作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的作用,通过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改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场改革的核心,在于“回归”,包括常态化环保守法意识的回归,以及环保成本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应有地位的回归。只有让污染者为污染埋单了,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公平,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事实证明,通过环保供给侧改革这局大棋,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降幅大大增加,粗铜、钢、烧碱、水泥、火力发电等行业产品的单位能耗都呈现出逐年下降之势。
“钢铁去产能超额完成全年5000万吨目标任务,1.4亿吨‘地条钢’全面出清。其中,河北、江苏、山东等省份和有关中央企业成绩突出,合计粗钢压减量约占全国的75%。”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在山东临沂,2015年曾经因为“铁腕治污”导致163家企业停产,近400家企业限期整改。但风雨过后,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开始显现,临沂市的GDP增速从2015年的7.1%,提高到了2016年的7.6%,以及2017年上半年的8.1%。
“环境保护具有规范效应,可以增加税基,增强市场集中度,改善优质大企业盈利能力,从而拉动工业环保投资需求,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经济专家分析称。
环保产业更是直接受益者,2017年前三季度,81家环保上市企业的营收同比增长了32.7%,净利润则同比增长27.4%。
上面这些还都是经济账,别忘了,干净的空气,以及它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好处,可是统计数字里显示不出来的。
千年大计
2017年底,“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蓝天保卫战就要打完了。接下来,怎么办?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正式开始实施,对直接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征收环保税。
开征环保税,一方面可促进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以及监督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职责,另一方面将为国家环保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利好环保政策、标准的执行,同时将促使企业主动追求节能减排,加速环保投资。
环保风暴来袭,从制造业到普通餐饮业,无一例外。越来越严格的环保举措,正在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压力下的管理变革,更驱动着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
12月12日,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刘家码头村,南曹铁路的两侧已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只有一根根残留的电线杆和电线杆上依稀可见的小广告,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
2017年4月以前,刘家码头村还是一片人烟稠密的村子。4月4日,环保部检查发现这里化工废料堆积如山,小作坊违规生产,当场对北辰区提出通报批评。随后,北辰区调动120余人和5台挖掘机、垃圾清运车,对这里进行了突击清整,清理取缔了“散乱污”企业110余家。
“你去看过就知道,‘散乱污’企业真的是不能要了,很多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建的,工艺设备落后,管理水平差,很多都难以为继了。”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说,天津市做过一个统计,北辰区淘汰了1600多家小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占地两亩多,纳税是3.2万/年,一亩地一年的税收还不到2万元,“还不如种大棚”。
可是,小企业都关了,地方经济怎么办?居民就业怎么办?
答案其实并不远,就在离刘家码头村不到10公里的地方。天津市南洋胡氏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里,6套硕大的VOC处理装置正在不停地运转,家具喷漆环节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经过它的处理,就能够达标排放了,不再成为雾霾的“帮凶”,车间里再也闻不到刺鼻的油漆味了。
“6套VOC处理设备950万元,再加上配套工程,总计投资了1100万元。”董事长胡也国算账说,不过,产品的卖价也提升了,因为北辰区600多家家具企业里,500多家都被关停了,只保留了他们几家规模大的。
“现在的形势是‘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胡也国喃喃自语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过去那种依靠环境成本获取发展空间,影响市场正常秩序,阻碍技术进步,降低了创新发展动力,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问题之一。
而环保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把环境资源也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制度等因素一样纳入生产要素之中。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出答案:未来3年,重点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污染防治,也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一起,被列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总之,今后3年的污染治理力度不会减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如果说治霾影响了经济增长,影响的就是那些我们不想要的‘黑色增长’。”
趋势表明,“环保”会越来越更深刻地影响到企业。企业只有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在转产、搬迁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甚至转变商业模式,才能适应当前新的环境要求。
“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定义为“千年大计”,进而达到了新高度,同时将“两山论”、“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写入党章,环保制度严格性、长效性已形成。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