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自我修养》读后感:更多的情况下“韭菜”是被自己割的区块链
是不是“韭菜”其实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踩坑后怎么确保下一次再不踏入。
今天也来聊聊李老师的这本《韭菜的自我修养》,100页的小册子,一个小时能通读一遍。李老师的话可以不听、币可以不买,但写的书还是可以看看的。
因为说话,一是很多时候是随口而出,未必全都符合逻辑;二是对于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人,同样一段话,可以理解出完全相反的意思。而能写下来出版的,都是经过反复深入思考的。
书中对韭菜的定义: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再进一步: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
“韭菜”的常见特征:
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买一辈子东西从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
一进场就买买买,FOMO(fear of missing out)
不懂资金配置,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甚至还要把借来的钱花光
拒绝学习,必须向别人咨询或“打探小道消息”才能决定如何操作
相信自己赔掉的钱,一定是被别人赚走了
喜欢不计一切风险的冒险
怎样成长为“非韭菜”:
不要all in,懂得仓位控制
闲钱投资、场外赚钱、保持稳定的现金流
多考虑风险收益比
认识周期把握周期,降低交易频率
有自己的判断,并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怨天尤人
道理翻来覆去都是这些个,我想很多人也听了不少了,这里再聊几点感触吧:
1. 进场时机
文中最先提到的,大部分韭菜的“悲惨宿命”都源于在牛市末期进场,如果当你刚了解到这个圈子时,不从一开始就“买买买”,而是先观察个大半年,等到市场冷清了,可能就要好很多。
我最早知道币圈,也是市场热络的时候,而从这一年写文的一些观察来看,应该说,在这个圈里的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必须要经历这么个“坑”。
想想也是,你能知道btc的场景,一是来源于媒体,二是来源于身边朋友,而能吸引到你进场的一定是这里的赚钱效应。熊市里说的人少了,又都是亏钱,自然也没啥新人。
不过我反而觉得,即便你一进场就买买买,被套,也绝非坏事。就像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总要摔那么几下才能学会。在币圈,总要交点学费,才会成长,曾有句话叫,先学会亏钱,再来说赚钱。
我还没见过哪个“老韭菜”能一路顺遂的,关键的不是踩不踩坑,而是踩坑后能否总结经验,扭转乾坤。
2. 一个幻觉:我要是在这里卖那里买就好了
我也会有这样的幻觉,甚至也为此哀叹过,不过可能我这个人比较懒吧,懒得动币,有后悔,但有时想想随它去吧,然后睡一觉也就忘记了。
从我的经验来看,不要去奢望买在最低,卖在最高。包括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庄”、大户,都是能抄到最低,卖在最高,这其中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人只看到价格,却忽略价量关系,某些价位是没啥成交量的,大户也是卖不出的,而这也是为啥很多大户特别在意token的流动性。
而从历史情况来看,这个圈子,有过太多超乎大家想象力边界的事情发生,一年前大饼涨到3万软妹币的时候,当时我也是完全不相信的。所以,我个人的一个建议也是,对短期的盈亏这些啊,不要太过计较,看得稍微模糊一点。
3. 孤独是成功交易者的宝贵品质
很多交易领域都是符合二八定律的,只有20%的人能赚到,币圈可能更甚。
以前开玩笑说过一句话,大众是最有名的反指。你看普通人都愿意盲目跟风的,且还都能买到的项目,一定要远离。
因为这种情况,最好的情况也顶多是赚个平均收益而已,但其实背后是担着高风险的,并不划算。
所以,学会去区分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不盲从,凡事多学会自己做决定,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是一个成熟投资者的品质。
结语
是不是“韭菜”其实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踩坑后怎么确保下一次再不踏入。李老师费心了,但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数字货币市场风险较大,还请谨慎参与!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