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茅”牧原股份,攀爬新的大山互联网+
一山之后又迎一山。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灵灵
01 一场有“预谋”的养猪计划
今年5月16日,在《新财富》发布的2023新财富500富人榜单中,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夫妇位列第九,这已是他们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前十名的位置,不愧“猪茅”之称。
在胡润研究院今年3月发布的《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秦英林夫妇更是位列全球第59位。
把养猪这项事业做到千亿首富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有预谋的养猪计划。
17岁那年,秦英林在报纸上看到养猪万元户的新闻,于是与父亲开始了首次“养猪计划”。不过,这次计划并不如意,由于缺乏防疫知识,20头猪最后只活下来了一只,整整损失了2000元。
但秦英林并没有选择“认命”,从哪里跌倒便从哪里站起来。大学时,秦英林选择了河南农业大学的畜牧兽医专业,在这里开始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
毕业后秦英林工作了三年,一心想养猪的秦英林和妻子回到了马山口镇河西村,筹划养猪事业。
这一次,秦英林东拼西凑借来了3万元,夫妻二人亲自搭建猪场,搬砖、打井、架电线、建水塔,并买来22只猪崽,开启了第二次养猪创业。
然而,同样的遭遇又呈现了一次,这一次瘟疫直接夺走了22头猪的生命。
再次吸取教训后,秦英林和妻子深入其他养殖场,全面学习养殖知识,继续卷土重来。
很快,秦英林的猪场便迎来了加速发展,到了1996年,牧原股份的猪场总资产已经达到了400万元。2014年,牧原股份顺利敲钟深交所,市值高达83.88亿元,迎来了高光时刻。
02 领跑行业,牧原股份做对了什么?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CR10为14.07%。其中,牧原股份的市占率约为6%,在行业中排名第一;其次是正邦科技和温氏股份,市场份额分别为2. 22%和1. 97%。
成为“猪肉一哥”的背后,与牧原股份独特的养殖方式有很大关系。
在养猪行业,主要有两种养猪模式,分别为“公司+农户”模式、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
“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是养猪企业的主流选择,温氏股份、新希望等企业均采用这一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下,公司只负责种猪繁育和仔猪繁育,委托农户来进行商品猪育肥。这样一来,公司可以省去建设猪舍的成本,由农户自建猪舍,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以及饲料、疫苗的采购。“轻资产”的模式下,企业要承担的成本不大,风险自然也比较小。
再来看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下,企业自建养殖场,统一采购饲料、疫苗,雇佣农工集中进行种猪的育种和扩繁、猪苗的培育、生猪育肥等全部生产过程,并统一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目前,牧原股份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主要产品为生猪、饲料原料、屠宰、肉食产品,公司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等环节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
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企业的资金能力考验很大。但优势在于企业能够对全产业链进行把控,从成本到质量,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尤其是在一些行业动荡时刻,牧原股份这一模式的优势表现得更为明显。
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许多防疫手段不力的养猪企业遭到重创,损失惨重。而牧原股份猪场严格的生物隔离检疫,不仅在猪瘟中自救了一场,更是逐渐拉开了与其他猪企的距离。猪瘟肆虐下,猪存栏量快速下降,2019年能繁母猪存量下降48%,牧原股份借此机会大量兴建猪场,加速扩大了规模。
此外,猪周期是猪企难以越过的经济现象,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为: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当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时,猪企的整体盈利也将缩水。2021年,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养猪龙头企业就出现巨额亏损。而在行业集体下行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却保持了盈利。
这得益于牧原股份的科学科技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下,牧原股份将成本更小化,2020年,牧原的肉猪完全成本仅为14-15/公斤,温氏股份在22-23元/公斤,其他上市公司约在19-20.9元/公斤。
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下,牧原股份抢跑行业,也取得了诸多耀眼的成绩。但在变化莫测的养猪行业,仅凭这一模式,牧原股份尚无法“躺赢”,留给牧原股份的挑战还在路上。
03 牧原股份,迎来新的大山
从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来看,牧原股份的确强势领跑行业。但近段时间,牧原股份的日子并不好过。
2023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18.69亿元,同比增长17.17%,归母净利润为-27.79亿元。
牧原股份已经在想方设法地降本增效。近期,牧原股份提出内部承包制。牧原股份董秘秦军表示,牧原股份未改变养殖模式,目前的内部承包是对考核激励机制的一种尝试与探索。
根据牧原股份的说法,公司试行的是共创共享激励机制,让员工成为共创共享的合伙人。而该机制是为了引导有能力的员工竞聘接猪,饲养更多单元的猪。
牧原股份称,上半年,公司从技术元点出发,打通了各项疾病技术路径,经过利润成本空间测算,养猪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空间还很大,需要全员快速落地新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探索与优秀员工共创共享的激励机制,保证新技术充分落地执行。
不过,对于这一新举措,牧原股份的员工似乎并不怎么认可。根据市界报道,一位来自牧原股份的员工透露“大家(同事)都不乐意”,他将这种承包制解读为“活多钱不多”,提到“这就类似于租公司的场地,然后自己干,本来一个人养两个单元,承包后可能会让一个人养四个单元。肯定更累了,工资还可能和以前差不多” 。
这两年,牧原股份的新动作频频,如亲自下场开辟新能源战场。2022年12月末,牧原股份成立河南牧原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负责新能源业务板块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牧原新能源的经营范围涉及太阳能发电业务、储能业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生物质燃气生产和供应等。
对此,业内人士曾表示,跨界新能源的投入非常高,特别是对于从未涉及这一领域的猪企来讲,可能会让本就面临资金压力的企业雪上加霜。
养猪行业的低迷期还在持续,即使是被称为“猪茅”的牧原股份,这一次表现得也很吃力。或许,跨过了一座大山后,牧原股份又迎来了新的大山。
参考来源:
1、36氪:“养猪一哥”牧原股份,把猪送上新能源风口
2、市界:负债1100亿,河南猪王急了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