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恐慌回归常识:我们该如何看待搜狐的长期价值?互联网+

观察君 2019-08-07 21:56
分享到:
导读

搜索及游戏业务增长态势明显,而媒体与视频的亏损也明显收窄,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性逐渐提升。

若论无辜,无外乎“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而这正是近几天搜狐的真实写照。

8月5日盘前,搜狐发布了自己第二季度的财报。这本身其实是一份不错的财报,亏损收窄,用户、广告等相关重要指标提升。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它的却是股价大跌。

事实上,搜狐此次其实蛮冤枉的,从财报内容也不难看出此次股价下跌非战之罪,在8月6日盘前,搜狐的股价最高上涨8.39%亦是证明。深究原因,宏观经济变化下的“环境威力”,使得搜狐成了那只替罪的羔羊。

宏观经济触碰“玻璃心”:恐慌心理下的非理智行为发生

畅销书《乌合之众》中有这样两句:

“群众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

“群体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逻辑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情理,相信一切不存在的事情,但唯独不相信现实生活的日常逻辑。”

对于股市的众多散户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正是如此吗?一群股市的乌合之众,宏观经济方面出现的一丁点风吹草动,就立刻变得草木皆兵。或是自己猜疑,或是从众心理,最终做出了不理智的决策。

于人民币汇率第一次破“七”,再加上此前美国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等消息。美国股市狂泻:美股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分别收跌2.90%、3.47%、2.98%,创造了今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些变化就容易导致不确定性增加,刺激到他们的“不安全感”。要说搜狐有错,那就错在选错了时间,在这个敏感时期发布财报成为人们恐惧心理的牺牲品。

就像去年的互联网金融,本身没什么,强监管驱使一些不合规的平台出局,但这也引起投资人担心,纷纷提现,发生挤兑,好的平台也因此被“错杀”。这就是恐慌心理下非理智行为的典型案例。

搜狐此次也是如此,从财报透露的信息来看,表面上2019年第二季度归于搜狐公司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5000万美元,超过了3800万-4900万美元的预测区间;但是,实际上,在扣除了停止运营的畅游晶茂的一次性减值后,搜狐集团的亏损应该是38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亏22%,这也表明搜狐的减亏措施是有效的。可见此次股价下跌与搜狐本身经营情况几乎毫无关联,完全是恐慌心理作祟。

单纯地对表面现象作出反应,并且根据自己所无端猜测的缘由买卖股票,却忽视了最本质的参考系企业本身,这也是股票投资的一大忌。

面对质疑,张朝阳在回答记者:“让股市慢慢来说,让未来一个一个季度证明。” 

左手媒体,右手视频:“老朋友”有了“新风貌” 

如何正确评估搜狐的估值呢?这需要回归业务本身上来看。

对于搜狐而言,媒体和视频是贯穿其一路发展的两大核心业务。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两大领域也是时下竞争无比激烈的“血海”,无论是媒体的渠道投入还是视频的内容制作,成本都非常高,这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搜狐此前亏损的主要原因。

为此,搜狐在这两条线上也探索出了具备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进行开源节流,从财报数据来看成效显著。

关于媒体业务的走向,张朝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社交。

张朝阳表示:“媒体包括新闻APP渠道的投入包括搜狐视频的投入,逐渐把这个产品走向从PGC到UGC用户产生内容走向社交网络的模式,这是长久的战略。”而这一战略确立,我们需要结合时下新闻媒体平台发展的大环境来看。

纵观时下的互联网媒体生态的构建,技术与算法并不算什么壁垒,这就需要回归商业本质和用户体验,注重产品设计自身的修身养性。而搜狐对社交功能的重视反映的其实也是时下用户的本质需求。

内容可能同质化,用户与平台之间仅靠内容实现连接是行不通的,通过社交的强关联属性,去调动内容社区的活跃性,从而起到增加用户粘性的作用,对于用户而言这就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平台的稀缺性资源。从长期来看,这种基于社交网络构成的用户社群具备极高的竞争壁垒。

活跃的用户社群,这就具备了较高的广告价值。今年以来,广告主预算削减的消息广为流传,从搜狐刚刚发布的财报来看,搜狐受此影响其实相对比预期要小得多。在宏观环境较差的当下能有这样的表现,这也说明搜狐媒体社群运营的广告价值。

从视频内容制作来看,对独家版权的追逐一度成为行业永无止境的“销金窟”。

事实上,过去对内容的了解和整个生产制作的把控性还没有这么强,在流量与质量的博弈中其实更偏向于流量。如今,产品设计和优化价值凸显,爆款独家资源的价值固然重要,但长尾的潜在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搜狐方面就选择了自制剧这条路。

在具体框架上与TVB模式相仿,通过校花校草等大赛的形式充当选秀平台,同时也建立了艺人签约还有之后的艺人培训、视频拍摄及播放这一整套闭环。形成自己可持续的产业链生态。正如张朝阳所说:“我们形成一个闭环式的,互联网时代有一定的TVB模式。”

从艺人选拔上就走出了一种不同于时下国内很多平台都在搞的韩国练习生模式,对应的人群比较贴近校园,更加真实、接地气。

从剧种选择上搜狐选择低成本的自制剧,深挖长尾的潜在价值,也因此触及到了多个不同的细分圈层,培养了大量忠实用户。

搜狐的视频制作模式就相当于影视作品“自营”,各环节都自己掌握,可以真正实现“做好”,而不只是“做到”,就像张朝阳所形容的:“更像是工坊式做出来的东西。”

由此可见,媒体、视频这两大搜狐的传统业务,如今多了许多新的内涵。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细致考量,而第二季度的财报表现也表明搜狐的路,走的是对的。

长期价值尽显:“离开”与“回归”共塑复兴方法论

毋庸置疑,搜狐正在复兴的大路上狂奔。从近段搜狐关于“离开”与“回归”的基础改变亦可以感受到它的不一样。

关于离开,一是体现在组织架构与人员的调整,以及业务的变动。

张朝阳表示:“大的折线式的调整变成细节的调整,我们一直在进行,可能外界没报道。关键岗位上的人有的也在换,先是产品技术,再到各个方面。”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要想真正向前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生产关系调整,从而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需求。这些生产关系成就了企业过去的成功,但也是未来创新的绊脚石。而为了实现复兴,搜狐自然需要如此,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不断修正,建立了真正有助于各项业务发展的内部架构形态。

二是体现在摒弃劣质项目。这一点指的就是清算晶茂。不沉溺于过去的沉没成本,该放弃时果断放弃,这其实也为了其它优质项目更好的发展,也为整体业绩的提升做出必要的牺牲。

三是改变过去宽松的企业文化。

张朝阳讲道:“把以前比较宽松比较好人的文化给扔掉了,现在管理比较严厉,目标导向,言之有物。”

由中庸到狼性,显然后者更符合复兴中搜狐的发展需要。

关于回归,最重要的就是张朝阳回归。作为创始人,张朝阳对搜狐的影响力自不用说,从创始人开始,自上而下的改变有助于搜狐未来复兴工作的开展。就像1996年苹果公司经营陷入困局,乔布斯回来大刀阔斧改革,经历了两年的巨额亏损后,转亏为盈;星巴克于2008年濒临倒闭,创始人舒尔茨重返CEO岗位,才力挽狂澜。张朝阳的回归对于搜狐而言也是如此,精神认知上形成统一,通过规则的确定性、思想理念的确定性,应对纷繁市场的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对产品本质追求的回归也是搜狐最大的改变。

例如媒体业务,回归媒体以及有特色的事件和内容、恢复多年没办的搜狐财经峰会。例如视频业务,重视视频制作的质量也是对内容产品的极致追求。

不难看出,搜狐的改变,其实更多的是回归商业本质,而不是迎合浮躁的外部环境人云亦云,无论做产品还是做内容皆是如此。

那么搜狐的成长性究竟如何呢?只看市盈率和市净率的估值法有很强的滞后性和片面性,由于搜狐本身是多业务发展的,我们不妨通过SOTP估值模型方对搜狐各项业务分开来看进行思考。

从宏观来看,搜狐的业务主要可分为搜索、游戏、媒体、视频四大块,第二季度总营收4.75亿美元,营收能力得以凸显。

其中,搜索及搜索相关广告业务收入为2.76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18%;在线游戏收入为1.02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3%,较2018年同期增长8%。而搜狐媒体与搜狐视频第二季度亏损6800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减亏15%。

搜索及游戏业务增长态势明显,而媒体与视频的亏损也明显收窄,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性逐渐提升。也说明如今的搜狐绝对被低估了,其实是一款值得买入的“潜力股”。

搜狐 张朝阳 股价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