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净利21.7亿背后:主营业务单一易遭天花板金融

和讯网 2019-03-29 10:42
分享到:
导读

3月26日晚间,51信用卡发布2018年度业绩报告。

3月26日晚间,51信用卡发布2018年度业绩报告。截止报告期末,51信用卡的总收益为28.12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21.6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78亿元;每股基本盈利3.84元,去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7.90元。无派付股息计划。

但在靓丽业绩的外表下,51信用卡连续几年依靠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实现快速增长,这样光鲜靓丽的业绩又会延续的何时?

年报发布当日股价上涨14.6%,但上涨持续不足,3月28日,51信用卡的股价开盘时高开回落,截止下午4点收盘时,股价收于5.840港元/股,下跌幅度为5.81%,公司总市值为69.75亿元。

靓丽业绩下外表下的业务单一

虽然年报数据显示,51信用卡的总收益成两位数增长,净利润、每股基本盈利也由亏损转为盈利,但从2018年的收益表中可以看出,51信用卡的业绩过度依赖信贷撮合及服务费。

业绩报告显示,51信用卡2018年实现总收益28.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具体来看,公司总收益的业务包括信贷撮合及服务费、信用卡科技服务费、信贷介绍服务费、其他收益等四大块。

具体来看,2018年公司的信贷撮合及服务费的收益为20.56亿元,占总收益的73.1%;信用卡科技服务费的收益为2.56亿元,占总收益的9.1%、信贷介绍服务费的收益为2.03亿元,占总收益的7.2%;其他收益为2.98亿元,占总收益的10.6%。

数据显示,近四年来,信贷撮合及服务费成为51信用卡的主要收入来源,也造成51信用卡主营业务十分单一。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的收益分别为0.17亿元、3.84亿元、16.27亿元、20.56亿元,对应的占收益总额比例约为18.67%、67.28%、71.73%、73.1%。

在降杠杆、控风险的大背景下,如果监管政策进一步趋严,倘若网上信贷撮合和投资业务被视为违规,或者未能及时办理备案,51信用卡的业务可能遭受巨大冲击不可轻视。

信用卡科技占比仅9.1%沦为配角

一方面,51信用卡的用卡管理服务为信贷撮合业务提供了主要的流量,短期内实现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信贷撮合服务对于51信用卡通过用卡管理服务积累的用户依赖明显。

随着51信用卡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收益的连年增长,信用卡科技服务费、信贷介绍服务费的收益占比涨幅并不明显,甚至2018年的信贷介绍服务费不升反降。2018年信用卡科技服务费用占总收益比重由去年6.2%缓慢上升为9.1%,信贷介绍服务费占总收益比重有去年8.4%下降为7.2%,沦为“配角”。

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通过51信用卡发行的信用卡张数达到了270万张,同比增长28.6%。与公司合作的银行数量增至24家。信用卡科技服务费收入同比增长82.1%。

但从公司收益表中可以看出,虽然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同比增速较快,但在整体收益中所占的比重增幅并不显现,在四大业务板块中排名倒数第二。

对此,51信用卡表示,公司在信贷撮合业务上采取了更加谨慎和稳健的策略,制定这样的策略是基于公司观察到,随着2017年底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政策,2018年中部分不合规的P2P平台和财富管理公司无序地退出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波动,个人线上消费信贷市场经历了数次短期波动。基于此,公司于2018年更加专注于服务信用卡人群,在维持借款人综合接待成本稳定前提下,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从而使得信贷撮合业务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收益。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两年是信用卡代偿企业的红利期,处于战国时代,但需要警惕金融监管政策对市场的随时干预。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信用卡代偿业务以持卡用户为边界,平台起步容易,但容易遭遇天花板,客户量达到一定数量级后,获客成本会大幅提高,业务增速下降,陷入增长陷阱。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还提醒道,目前,信用卡代偿业务利率计算规则不明确、不清晰,且并非所有的代偿平台都省钱。市场在看到广阔前景的时候,必须预见风险,及时缓解风险,减少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市场支持消费,但绝对不能放纵过度消费甚至“作死”消费。

51信用卡 净利 代偿业务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