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亏损,从未盈利:“AI医疗第一股”鹰瞳科技深陷窘境快讯

翼言商业观察 2024-11-23 19:11
分享到:
导读

事实上,鹰瞳科技“增收不增利”一直被业界诟病,盈利一直是其最大难题。这背后,究竟是市场低估了其价值,还是鹰瞳眼高手低?

鹰瞳科技当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翼言团队

过去这几来,AI医疗的风吹得越发猛烈。医疗影像、AI原生工具链、大模型底座及研发等技术,也逐渐下沉到患者服务、临床辅助、基因组学、智慧营销等具体场景赋能。

但在AI医疗的浪潮中,有着“AI医疗第一股”之称的鹰瞳科技,似乎过得不怎么顺利。近日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数据中,虽然公司展现了一定的营收增长,但盈利能力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事实上,鹰瞳科技“增收不增利”一直被业界诟病,盈利一直是其最大难题。这背后,究竟是市场低估了其价值,还是鹰瞳眼高手低?

一直亏损,从未盈利

倘若只看营业收入,鹰瞳科技半年报的数据还是不错的。截至2024年6月30日,鹰瞳科技2024年上半财年取得收入9371万元,同比增加13.59%;但同时净利润亏损8050万元,同比下滑-117.75%。

不止是今年巨亏,自2021年上市以来,营收一直持续走高的鹰瞳科技始终摆脱不了亏损的泥潭。回看这些年的财报数据,2021-2023年,鹰瞳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亿元、-1.8亿元和-1.33亿元,连续五年,累计亏损6.23亿元。去年好不容易亏损收窄,今年上半年再次拉大。   

那么,鹰瞳究竟把钱花在哪里了呢?

鹰瞳的愿景  图源丨鹰瞳

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鹰瞳科技研发开支费用为4898.60万元,同比减少了13.33%。这一数据在去年也是下降的,根据2023年鹰瞳科技财报,2023年鹰瞳科技研发开支为1.12亿,同比减少了11.11%。

AI医疗虽然是朝阳产业,能看到更多的成长与活力,有估值想象空间。但是,目前而言,缺乏场景落地与用户感知,对鹰瞳科技这样的企业来说,若选择押注未来,应更沉入研发端,连研发端都不能持续发力,市场怎敢相信你未来的潜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政开支。2023年-2024年上半年鹰瞳科技行政开支分别为1.02亿元、4198.80万元,同比上涨了26.81%、3.43%。在奉行降本增效的当下,这样的对比,投资者能作何感想? 

再者是人员薪酬,鹰瞳科技的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鹰瞳共有339名全职员工,2023年度产生的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2.14亿元,人均63.13万元。

综上,高研发费用、高营销费用、高行政开支、高员工薪酬这”四高“造就连续五年的亏损。

“AI医疗”故事难讲

鹰瞳科技的业务并不复杂,主要围绕眼底影像诊断展开。其为眼科医生提供患者眼底影像分析报告辅助病理诊断,一方面改进主流眼底相机厂商设备,让眼底成像能传至云端供算法分析;另一方面凭借积累的数百万张视网膜影像及多模态数据,结合眼科理论、临床经验、学术论文等开发病理特征算法,分析影像后出具报告,形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

在细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方面,鹰瞳将硬件环节改为代加工贴牌方案,推出Airdoc-AIFUNDUS产品,主要针对高血压性眼疾、黄斑病变、病理性近视等。可见,鹰瞳在眼底影像诊断相关业务上不断拓展、细化产品布局。

但是,眼科眼底病AI识别这条赛道的商业化并不容易。

鹰瞳智能眼科PACS系统   图源丨鹰瞳

首先,这个细分领域相对狭窄,未来潜力大是乐观预期,但谁也说不好未来到底何时能来,更说不好鹰瞳是否可以撑到那一天。

另外就是市场接受度的问题。 根据鹰瞳科技首席医学官陈羽中的说法,视网膜在胚胎发育时和大脑同源,是中枢神经系统在外周的一个前哨站,能够呈现丰富的健康信息。而目前已知和视网膜相关的病变有上千种,常见的也有200余种,鹰瞳Airdoc目前研发覆盖了55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视网膜成像观测+AI算法诊断,其结果的可信度是存疑的。有网友就质疑“这和算命有什么区别?”言语或有偏颇,却也反映了其核心技术的市场接受度尚待提高,用户基础还很薄弱。

再者,当下AI诊断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辅助,那么对于更多的医疗机构来说,为什么要花更多的成本?

不可否认的是,AI影像确实有应用场景,但目前来看落地挑战依然很大。

截至2024年11月22日,鹰瞳科技股价缩超过80%,市值低点仅有11.39亿元。而其半年报数据显示,鹰瞳科技如今净资产为14.72亿,同比下降了11.62%,净资产比市值还高不少,足见市场对鹰瞳科技的态度。

“第二曲线”难增长

不管AI医疗想象力有多大,让业绩快速“支棱”起来,扭亏为盈,无疑是鹰瞳当下最紧迫的事。

鹰瞳自然也是清楚的,在AI视网膜疾病检测等核心业务之外,将“第二曲线”放在了以近视防控、视觉训练相关的眼健康产品业务。

鹰瞳Airdoc-AIFUNDUS   图源丨鹰瞳

近视防控赛道离C端用户更近一些,近视镜、激光手术等都是热门的市场需求。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口高达7亿人,其中近视问题在学龄儿童阶段尤为突出。

鹰瞳科技积极研发并上市近视防控AI产品和视觉训练AI产品。在今年第24届国际眼科和视光学术年会上,还推出新一代明星产品AFC100相机。据其介绍,这款产品可适用于青少年近视防控、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监测。该产品一大亮点是,它能在早期发现和监测青少年群体的近视情况,家长及本人可据此控制用眼时间和增加户外活动,从而减缓近视发展。

但是,问题是:真正在乎孩子视力的家长,根本不需要花钱买医疗产品。相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青少年被发现近视时,通常处于假性近视阶段。只要保证营养均衡,再约束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加大户外运动频率、改变不良用眼习惯,就能自然恢复正常视力。

此外,鹰瞳还推出了医疗问诊大模型——鹰瞳万语医疗大模型,提供医学解决方案和知识普及。除眼科之外,万语医疗大模型还涉及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等多个科目。

但事实上,在当下,大模型更适合讲故事,而鹰瞳更需要找到看得到、摸得着的赢利点。

结    语

顶着“AI医疗第一股”光环,鹰瞳科技难掩尴尬。

除了自身的窘境,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从传统科技大厂,到AI新秀,都想在这股AI浪潮中分得AI医疗一杯羹。

但翼言认为,AI医疗赛道“长坡厚雪”,风物长宜放眼量。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强调要重点发展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大力推动医疗健康的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这对包括鹰瞳科技在内的医疗行业,无疑是利好。

有困难,也有机遇,鹰瞳能否走出困境,健康地商业化运营,使“AI医疗第一股”荣耀名副其实,不妨拭目以待。

鹰瞳科技 AI医疗
分享到: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