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揽储拆分大额存单!支付宝等平台“秒杀”理财产品被指不合规金融
在此背景下,近期市场上却出现了不少保本、高收益、期限灵活的银行理财或存款产品。
资产荒、利率下降、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跌,在此背景下,近期市场上却出现了不少保本、高收益、期限灵活的银行理财或存款产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只要收益率比市场平均水平略高,都会出现需要“抢购”现象。
比如近期某次打开支付宝财富平台发现,开屏广告为廊坊银行发行的一款产品,利得利146期,期限180天,利率4.2%。此外还有同系列的其他产品,比如利得利106期,期限188天,利率4.5%。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产品既非银行理财,也非结构性存款,而是普通的储蓄存款,安全性更高一筹,保证本金,并享受50万以内的存款保险保障。
高息储蓄产品抢占市场
图 / 21世纪经济报道(甘俊 摄)
普通储蓄存款收益率为何如此高?廊坊银行给出的解释是,这本来是该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考虑到客户的流动性需求拆分成短期的产品进行销售,收益率上仍享受5年定存的较高收益。
此外,这些产品几乎没有门槛,多数50元起购,并且还能随存随取,允许投资人随时提前取出,并对提前取出做出了各不相同的计息规则。
从收益率、流动性等方面看,这类存款产品“秒杀”了目前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据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10月份银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2%,环比下降2BP,同比下降47BP,自2018年3月以来连续20个月下降,并创下2016年12月以来即3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拼不过!”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人士在看到这些高息存款产品信息后感慨道。
合规性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银行存款产品只在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上销售,在其自身官网或APP上并无购买渠道。据银行方面解释,这是银行与互联网渠道合作推出的产品,专供互联网渠道客户。
记者发现,这些产品与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此前一度盛行的智能存款产品颇为相似。智能存款,在产品结构上嵌入了第三方机构进行收益权转让的结构安排,来实现高流动性,投资者提前支取时,银行实质上是将其对应的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金融机构,全部资金到期后,银行再将定期存款利息分给第三方机构。
这种产品形式此前主要流行于互联网银行,因该类银行缺乏营业网点,在负债端需要创新产品,吸引储户。从安全性角度看,不管是当前中小银行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的存款,还是此前民营、互联网银行的智能存款,均会进行限额管理等相应的风控设置,但高收益必然要求银行匹配高风险资产。
从合规性角度看,这些互联网平台上销售的存款产品,若真如银行方面所解释的“与去银行柜面直接储蓄性质完全一样”,那么在利率、期限的设置,与正常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大额存单差异如此大,是否涉及突破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等合规性问题?
一位银行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产品可能不合规。
此外,如果这些产品也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转让收益权的结构设计,那么与第三方机构的具体合作方式,并未向投资者作出披露,是否涉嫌误导投资者?
多位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其实就是典型的高息揽储,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
“通过拆分大额存单、长期定存高息揽储,两年前就出现了类似做法。”一位地方银行人士表示,这在合规性层面上是打擦边球。
高息揽储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地方银行在负债压力之下,并不会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并主要是针对对公业务,如今在互联网平台上直接向个人投资者推广销售,也说明个别银行资本和负债端的压力之大。
在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监管层就关注到部分银行通过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等名义高息揽储的行为,对其实施了约谈、窗口指导、召开会议等监管措施。
1.TMT观察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TMT观察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TMT观察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TMT观察网或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TMT观察网编辑修改或补充。